

PROFESSINALS珞珈專家
余能斌
· 余能斌,男,1938年11月生,湖北黃梅人。1964年畢業于原湖北大學法律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武漢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法學分會主席,武漢大學校長法律顧問,中國民法經濟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曾任湖北省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武漢大學法律學系民法經濟法教研室主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顧問、湖北省科協法律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余能斌教授從事法學科研、教學三十余年,專長民商法,主編或參編的著作主要有:《民法總論》《合同法》《民法學》《民法概要》《中國民法概論》《臺灣商事法論》《現代民法學》《企業債的法律對策》等教材和專著十余部,在全國權威和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其中早期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關于學位制和學位法的建議”及后來分別在《法學評論》《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上發表的”論世界新產業革命對民法的影響”、”論職務侵權損害的民事責任的構成與限制”、”論民事法律行為內容之要件”、”論對證券市場的法律調整”、”國有企業財產權法律性質之辨析”和”論物權法的現代化發展趨勢”等均曾在學術理論界產生過重要影響并對本學科理論的發展和立法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陳曉楓
· 陳曉楓,男,漢族,195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1980年從軍隊退役后進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同年就讀于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專修科。1982年至1985年就讀于武漢大學法律系,師從著名學者楊鴻年先生,攻讀中國法制史碩士學位;1985年至1992年畢業后留校任助教、講師;1992年至1993年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1993年至1994年赴日本同志社大學任客座研究員;回國后任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助理,同年在武漢大學法學院攻讀憲法學博士,在何華輝、李龍兩位教授的指導下,于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1997年被武漢大學聘為教授,2001年被武漢大學聘為憲法與行政法學博士生導師。榮獲獎項:司法部第三屆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獎(優秀獎),2009武漢大學法律史教學改革二等獎,2009年5月。
代表性著作:《中國法律文化研究》
代表性論文1.《秩序統一中的惟良折獄》, 法學評論,2009;2.《中國法律變遷的文化內因》,新華文摘,2005.3;3.《更新與沉淀——<欽定憲法大綱>頒布百年之際的反思》,法學評論,2008/6。
周葉中
· 周葉中,男,1963年生,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珞珈杰出學者”,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主任。
曾主持或參與完成各類科研項目30多項,獨著、主編或與人合著學術專著、教材40多部,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00多篇。曾圍繞“統一臺灣新戰略”、“遏制‘臺灣法理獨立’”、“新時期黨的建設”、“中國政治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與基層政權建設”等國家重大現實問題撰寫戰略研究報告170多萬字,得到中央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特別是為“反分裂國家法”的出臺和我對臺戰略做出過重要貢獻。曾先后為中央部委以及省、市領導干部做法制報告2000多場次。2002年12月26日在中南海為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主講憲法;2003年1月22日在人民大會堂為六部委司局以上干部主講憲法;2007年6月2日、9日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分上下兩集主講“中國憲法新思維”。《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新華社《內部參考》《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天津日報》《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湖南日報》《北京青年報》《時代中國》《黨員生活》等百余家報刊電視臺曾對其進行過專題報道。
李 龍
· 李龍,1937年生,男,湖南祁陽人,現任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享受院士待遇。曾任湖北師范學院政教系主任,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1997年作為中國法學會代表團團長出訪阿根廷、智利和法國,2001年以大陸法學家代表團副團長的身份赴臺灣參加學術會議。2005年赴美國訪問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5所大學的法學院。2012年獲中國法學會“杰出資深法學家”稱號。李龍教授還是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顧問,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建設工程法學組主要成員,全國法理學研究會顧問,全國法學教育研究會顧問,吉林大學、山東大學等21所大學的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